核心提示: “不违农时”一直是“三农人”的重要遵循。在这幅初春画卷上,我校师生跃然农事一线,共同上好这堂“田间大课”。
雨水与惊蛰节气之间,南方大部已然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画卷。
因为新冠肺炎,学校在雨水节气当天便发出倡议,建议师生就地帮助春耕生产,践行“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共担“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历史使命。
“不违农时”一直是“三农人”的重要遵循。在这幅初春画卷上,我校师生跃然农事一线,共同上好这堂“田间大课”。
校园实验基地春耕图(资料图)(学通社记者 孟辰玥 摄)
刘思思:“翻译”方言防治病虫害
“这片蚕豆植株上有真菌病害,上部叶片有霜霉病,下部叶片有炭疽病。”2月27日,江苏省启东市南阳镇富兴村二组,理学院的刘思思老师正和村民江允冲夫妇探讨病虫害防治。
“这里首先要区分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再对症下药!”刘思思一边指着“受伤”的叶片,一边向江允冲夫妇阐释其中的道理。
由于当地村民都讲方言,刘思思只能让家人在旁边做“翻译”,连打手势和比方,设法让村民理解。通过了解和病情观察,她推荐使用多菌灵防治真菌病害,生物农药农用链霉素用于防治曾在辣椒上发生的细菌病害。可是当地农民没用过这类药,他们只听农资机构老板的推荐使用了一种“水肥”,刘思思又打比方道:“这‘水肥’就像保健品一样,打了没坏处,却‘治标不治本’。”听完刘思思科学分析,当地农民开始用她推荐的农药,本地无货的还专门让刘思思帮忙从网上购买。
农药学专业毕业的刘思思自打解除自我隔离之后,就开始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春耕提供帮助,遇到附近的农民不知该如何使用农药、拿不准一桶水加多少药、农药和化肥能不能混用等问题时,她都一一予以解答。一些农民因为年纪较大看不清说明书,刘思思帮忙他计算用量,调制药水。
刘思思指导农户蚕豆苗病虫害防治
刘思思展示病虫害侵袭的蚕豆叶
刘思思早已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这天,她来到邻居家专门告诉他们,天气要变,应尽快对发病田块施药,免得下雨之后雨水加剧病害传播,导致大面积受害。60多岁的邻居夫妇采纳她的建议,立即打药施肥,开展了病害的防治。
空气很好时,刘思思走在田坎陇上,望着正在生长的蚕豆、油菜和马铃薯,看着农户正在为玉米、大豆和辣椒选种,一派春耕的忙碌,刘思思说,“劳动很美”,总想多为农民朋友们多做些工作,要有更多的人来指导和培训农技问题。
当地村民对刘思思的帮扶并没有多少言语的称赞,质朴的村民只是问她“吃不吃红豆饭”。很多得知刘思思在家帮助春耕备耕的师生也纷纷发来信息,有的同学也跃跃欲试,想帮扶当地农民,刘思思鼓励他们道:“坚持科学精神和谦逊态度,可以讲得通俗些,了解他们、融入他们,让他们相信咱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刘思思说,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指导农业生产实践,自己感觉这是防控疫情的最大收获。她说,希望以后的研究能更多集中调研一线农业生产,农户施药、施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看着村庄浅浅的油菜花,刘思思说,无比想念农大校园的油菜花海,她期待疫情结束,人尽欢颜、花开烂漫。
韦壮敏:用所学为村民打药施肥
广西柳州鹿寨县四排镇龙马龙村龙腾屯,阳光和煦,柑橘林郁郁葱葱,远处颀长的桉树迎风摇曳。
2018级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韦壮敏正在这里施肥,他穿着T恤,戴着手套,用专业的态度面对每棵树苗。他说:“体感30度,春风微拂,春耕干活特别畅快!”
但这种施肥的场面,整个村子在前一段时间是看不见的。原来,疫情来袭,柑橘从3元每斤跌至1元甚至几毛,果贱伤农,很多果农“打不起精神”,他们宁愿果子掉落也不愿采摘。韦壮敏先做自己家人的工作,再做村民的工作,建议他们继续打理果树,鼓励他们培育树苗,以待来年。
因为隔离,副镇长来到韦壮敏家里慰问韦壮敏,韦壮敏“借机”向镇长主动亮明身份,“随时准备上阵”,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民朋友减轻压力。
韦壮敏在施肥
韦壮敏(右)在准备肥料
在韦壮敏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外出卖水果的通道打开,村里的水果即便没有水果商进村收购,也可以把水果损失降到最低。接下来,韦壮敏开始摘果、送果、卖果,家里10亩多柑橘卖完后,他便鼓励父亲一同帮助邻居运送柑橘。
2月上旬,在村子的一片柑橘林里,总能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他正帮助农民朋友们科学施肥。“腐殖质、微肥、复合肥、菜籽枯,这几样肥料科学搭配,果树成长会更快!”这是他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农民经验得出的结论。
“我还帮助当地百姓选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韦壮敏说,这个季节的“红蜘蛛”“树根苔藓”等都要注意,不然花期来临,果树会因此影响产量”。
韦壮敏所在村庄有3000多亩林田,其中有1000多亩桉树,韦壮敏和周围农民一起为桉树施肥,挖陇5天、施肥5天,因为是壮族民族聚集区,韦壮敏说和在一起春耕感觉特别有意义。
2013年底,韦壮敏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底“摘帽”,同年被定为“跟踪脱贫户”。上大学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韦壮敏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很多帮助,他说,春耕备耕期间自己要用所学回馈父老乡亲。
韦壮敏还说,今年自己将研究生毕业,他要找一份与“三农”相近的工作,一是为了感恩,二是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与三农有割舍不下的情缘。
师生群像:用科技架起春耕之桥
刘思思和韦壮敏参与春耕备耕只是学校师生疫情期间关注“三农”的一个缩影。一大批学者教授躬耕在一线,或指导生产、或技术帮扶、或咨询报告、或提出倡议,用不同方式把“课堂”办在大地上。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王永模老师,疫情期滞留湖南。他自发开展水稻螟虫越冬虫量调查,基于超大的残虫量指出第一代螟虫大发生的风险较高,建议当地农民结合春耕开展灌水灭蛹以降低虫源基础数。他的调查数据同时也引起了当地农药企业的关注。
吴洪洪老师(左)在家参加春耕劳动
徐晓云教授视频会
何启盖教授技术培训截图
针对疫情对水产供销问题,水产学院高泽霞老师2月20日向数百位水产养殖行业从业者发起“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省水产品供销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调查问卷,旨在切实了解疫情对行业从业者的影响,并探索政府、企业、养殖户等全产业从业者从不同角度开展抗危觅机,推进水产行业向前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水产学院张学振老师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建始定点扶贫县的冷水鱼,连续几天,他为建始国硒冷水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制定投资项目谋划表,指导渔场对鱼池消毒和对鱼分级分池等工作,他还帮养殖场老板“老田”联系购买饲料,“断粮”20天的局面得以改善。他说,脱贫攻坚战叠加疫情阻击战,自己这个脱贫“留级生”将继续为建始“春耕”做好服务。
2月20日晚,动科动医学院何启盖老师通过软件平台,为新疆天康畜牧有限公司进行在线培训,这次培训的主题是“猪流行性腹泻防控技术进展”,参会人员达到225人,他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战“疫”信心、促进生猪复产。
校园基地搭建备耕
“智慧战疫 服务三农”
这几日,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周广生老师体验了一次“云指导”的喜悦。自从他发布《春季湖北油菜田间管理技术及操作要点》的短视频之后,找他咨询的微信、QQ消息便源源不断。周广生讲到,雨水节气后是油菜生产的关键时期,“防早衰、促春发、重防控”,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而学校文管类专业老师则主要通过咨政报告为疫情下的春耕备耕提供智力支撑和政策建议。
面对疫情,智慧农业的优势逐渐凸显。宏观农业研究院熊航老师完成了“调动散养户养殖积极性,促进生猪产能快速恢复”智库报告,还与丰农智慧公司联合推出的抗击疫情微信小程序设计“在线调查”专栏的调查问卷,并依托学校的华中三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开展疫情影响及应对措施电话访谈调研,为提供针对促进春耕生产的智库报告采集一手数据。
经济管理学院祁春节老师2月20日参加了面向全国柑橘产业从业者的格林凯尔华中农大精准农业研究院《疫情说橘事》系列公开课公益活动,讲授“疫期说橘事-新冠疫情对柑橘产业的影响及对策”专题,对疫情下的柑橘产业提出对策与建议,指导柑橘产业从业者开展生产活动。
南繁基地,“候鸟”孙肖鹏正在田间授粉
环工1702班刘思源在家帮助乡亲拔萝卜(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疫情期间,湖北省《农贸市场运营管理指南》地方标准的应急制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徐晓云老师参加了标准的前期意见征集工作,并于2月12日作为评审组组长会同来自省商务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众多学者一起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了标准的评审,该标准将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有利于提高食用农产品交易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同学们成为春耕备耕群像的重要组成部分。2月27日,海南玉米南繁基地风和日丽,孙肖鹏和韩素文同学正在为玉米授粉。新冠肺炎爆发,导致了全国交通出行受限,南繁基地技术工人缺乏,科研与生活用品短缺,让南繁工作“南上加难”。孙肖鹏和韩素文等华农“候鸟”们正想尽办法,在南繁基地完成科研的春耕备耕。
据了解,自学校发布春耕倡议以来,学校45位学者(团队)向湖北省提出关于大宗淡水鱼、大宗蔬菜、蛋鸡、柑橘、梨、绿肥、麻类、马铃薯、奶牛、肉牛牦牛、生猪、食用菌、水稻、水禽、桃、特色淡水鱼、特色蔬菜、西甜瓜、油菜等19个主要农产品保障春耕生产的建议。
人勤春更早。华中农大师生正以所学所研,反哺春耕大地,把“宏农学、扬国光,日新永无疆”的鸿志践行到底。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审核人 吴义生
本消息受到南湖新闻网、人民网以及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原文链接(南湖新闻网):http://news.hzau.edu.cn/2020/0227/56646_3.shtml
原文链接(人民网):http://hb.people.com.cn/n2/2020/0228/c194063-33836062.html?from=singlemessage
原文链接(光明日报):https://s.cloud.gmw.cn/gmrb/c/2020-02-29/1370889.shtml